清明节前,用AI复活亲人已成热门生意,你有“再见一面”的执念吗?

AI快讯 2024-03-28

当大众的目光还聚焦在Sora引发的讨论热潮时,包小柏利用AI复活女儿的新闻突然冲上了热搜,使得“AI复活”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包小柏在公开采访中深情地表示:“对我而言,AI可以让我明确地知道,我能把对亲人的思念换一种方式来表达。”

与包小柏一样,怀有复活逝去亲人执念的人不在少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AI“复活”逝去的亲人这种应用形式逐渐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情感慰藉方式,成为缅怀已故亲人的新途径。

bed141e9b50dcf1037e781d833daea8.jpg

AI复活亲人已成产业链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这类服务的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根据服务内容和效果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尽管价格不菲,但需求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甚至催生出了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复活师们不仅提供复活服务,还在积极寻找学徒和代理,试图将这一产业推向更广阔的领域。

事实上,复活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它主要基于照片、视频等历史数据,利用AI技术重现已故人物的声音、影像和行为,生成与其相似的输出。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AI能够模拟出逝者的面容、声音,甚至能够模拟出一些简单的行为动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AI虚拟男/女友、AI虚拟主播,还是“AI复活亲人”,这类涉及合成或“克隆”形象的AI技术在走向商业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从情感角度出发,支持者认为这种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陪伴,弥补了失去亲人的缺憾,是技术带来的实际价值之一。然而,批评者则认为,失去的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通过AI“复活”亲人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不利于心理愈合。

从伦理层面来看,CIC灼识咨询总监陈一心指出,“‘AI复活亲人’的行为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涉及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诸如被“克隆”方是否知情同意、“克隆”出来的人究竟是谁、数字永生后该如何看待生与死等议题,自AI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此外,这类生意背后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陈一心指出:“在‘AI复活亲人’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个人数据,那么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如何保证?”更有甚者,这种技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活动或贩卖非法低俗图片或视频。

38dc6aacda5f93527d2cf929ae2f4d6.jpg

AI复活亲人”是一门好生意吗

然而,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伴随着正反两面。尽管存在争议,但AI复活技术的市场需求却在持续增长。这背后,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情感的寄托。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再次与亲人相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甚至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这种情感的寄托,让许多人在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时,找到了一种新的安慰和支撑。

除了情感价值外,大量的需求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商业赛道和潜在的商业价值。然而,如今国内大模型商业化的进展并不顺利,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百模大战声势浩大,但在巨大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后,能够盈利的公司仍然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首先是大模型的技术成熟度不足。尽管现在的AI技术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仍然难以投入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多个行业的企业纷纷宣布将拥抱AI。然而,从实际结果来看,AI虽然在提升效率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在药物研发的早期筛选中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但仍然难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直接应用于业务中,很多环节依然需要人工参与。

在更关键的领域,如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大模型的一次失误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其次,大模型企业对场景的理解不足也制约了其商业化的进程。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其视频中提到,无论是面向消费者还是企业,都需要找到深入的垂直场景。他强调,做产品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仅仅从技术角度出发。

从这个角度看,“非主流”的AI生意,如卖AI课程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自己的受众和市场。

image.png

此外,大模型的发展还受到数据隐私与安全的限制,增加了其商业化的不确定性。在国内,随着数据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合规地使用和保护数据成为大模型商业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百模大战的另一个问题是模型的同质化以及相应产品的同质化。然而,“非主流”的AI生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模型的普及,通过商业应用的反馈促进大模型的技术改进和创新。这可能会促使企业更加深入地思考普通用户对大模型的潜在需求场景。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热情的冷却,对于那些曾经在风口上获得高估值的大模型创业公司来说,他们用来研发并寻找市场的资金和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成为了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