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的命名“玄学”:名字越简单,AI工具越火爆

AI快讯 2024-07-05

在当今AI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微妙而引人深思的现象悄然浮现于业界视野——产品命名的风尚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昔日,那些蕴含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复杂而神秘的名称曾是主流,而今,简单、亲和乃至略带童稚气息的命名方式正逐渐占据上风。这一转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与动因?是否真如坊间流传,“简名易火”,名字简洁与否直接关联着产品的市场热度?本文旨在剖析大模型产品命名的经济学逻辑,探讨名字之于产品成功的微妙作用,以及它是如何成为AI技术贴近大众生活的桥梁。

image.png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由其名始。”命名之艺术,既深邃又微妙,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回顾往昔,AI大模型领域风起云涌之时,国内企业纷纷在命名上展现巧思,从古籍经典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诸如“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紫东太初”等既显高深又具气魄的名字,三字、四字乃至更多,每个名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与期待,透露出强烈的东方韵味与宏大格局。

然而,时过境迁,大模型产品的命名风向标悄然转动,取而代之的是如“豆包”、“元宝”、“扣子”、“Kimi”这样简洁明快、贴近生活的名字,它们不仅易于记忆,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和力与亲和力。

这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市场洞察与战略考量。以腾讯为例,其AI大模型以“混元”命名,深植道家哲学,寓意深远,寄托了对技术无限潜能的期许。而当这一技术成果以“元宝”这一亲民形象面世时,不仅保持了品牌的一脉相承,更通过名字的简洁与亲切,降低了技术门槛,让AI技术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实现了从“高大上”到“接地气”的华丽转身。

别急,基于混元大模型打造的App产品来了,叫作“元宝”。

对比一下,似乎有些幼态。

但,这确实是腾讯深思熟虑的名字啊。

甚至连马化腾都亲自下场,发朋友圈做了一波安利。

image.png

腾讯混元产品线的领航者王昕先生,曾就产品命名“元宝”这一颇具反差的选择,阐明了团队的深思熟虑:“我们追求的,并非是一个高高在上、仅服务于小众极客圈的高端玩具,而是希望‘元宝’能如同混元大模型的温馨伴侣,以它那份独有的可爱与易记性,深入人心。”简而言之,腾讯渴望的是更加贴近大众、易于被广大用户接纳的产品形象。

显然,腾讯的这一策略并非孤例,众多科技巨头正纷纷效仿,试图通过命名上的“幼态化”革命,加速AI大模型产品向大众市场的渗透。字节跳动便是这股潮流中的先行者,其推出的“豆包大模型”在命名上更是大胆创新,率先打破了传统命名规则的束缚。

回顾字节跳动的命名历程,原本传闻中的“云雀”虽不及某些竞争对手那般玄幻磅礴,却也不失为一次中规中矩的尝试。然而,最终选择“豆包”这一看似简单却充满亲和力的名字,无疑彰显了字节跳动对于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与深刻理解。

在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动力大会上,字节跳动产品与战略副总裁朱骏先生亲自上阵,对“豆包”这一命名背后的深意进行了详尽阐述。他强调,字节跳动在大模型应用的设计上,始终秉持着拟人化、贴近用户以及个性化的三大原则。因此,在命名上,他们同样追求与用户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联系,希望产品的名字能够像家人或朋友间常用的昵称那样,自然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

从腾讯的“元宝”到字节跳动的“豆包”,这些看似简单却富有深意的命名背后,实则是科技企业们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它们以更加接地气、更加易于传播的方式,成功地拉近了用户与大模型产品之间的距离,激发了用户的使用兴趣与热情。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据最新数据显示,豆包App的下载量已突破亿级大关,双端月活跃用户更是超过了2600万大关,智能体创建总数也达到了惊人的800万。在App Store的效率类应用榜单上,豆包App更是力压群雄,稳居榜首,持续展现着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用户吸引力。

b68e0a4f46120aa7bf3f0ef4cc972d8f_a039544e-378d-11ef-90af-00163e142b65.png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豆包App取得的非凡成就,不禁让人遐想联翩,是否正是那简单却富有魔力的名字“豆包”,为其铺设了一条不凡的道路。毕竟,在当下大模型应用的竞技场中,功能层面的差异化尚不明显,AI搜索、总结、写作、翻译以及个性化Agent等核心功能已成标配。要在功能上脱颖而出,尚需时日。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易于记忆、发音悦耳且富有吸引力的名字,在产品设计中是否真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以AI语音助手领域的佼佼者“小爱同学”为例,其月活用户突破7840万,累计激活设备数更是高达2.28亿,这背后,离不开其名字的精妙选择。小米团队在命名过程中,历经半年的深思熟虑,从符合品牌形象、易于发音、寓意美好三大原则出发,最终敲定了“小爱同学”这一既拟人化又极具亲和力的名字。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命名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小米娜娜”的尝试虽显温馨,却因叠音字的发音难题及误唤醒率高企而告吹。小米团队转而深入研究字音、用户习惯及日常用语,结合AI的英文缩写与中文“爱”的拼音,巧妙创造出“小爱同学”这一名字,成功跨越了语言障碍,赢得了广泛认可。

由此可见,命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学问与策略考量。特别是对于AI产品而言,交互体验是其核心所在,而名字作为唤醒与交互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简单、好读、好记的名字,能够显著降低用户的记忆负担,提高唤醒效率,从而增加产品的使用频率与用户粘性。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将加入到这场智能科技的盛宴中来。此时,一个易于理解、记忆并引发共鸣的名字,将成为吸引用户、促进传播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AI产品的设计者而言,在追求技术创新与功能完善的同时,亦应高度重视命名工作,以匠心独运之名,为产品插上腾飞的翅膀。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