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a联创参与创新研究:Diffusion模型成功挑战GPT,引领文本生成新潮流

AI快讯 2024-04-18

纵观生成式AI领域,自回归与扩散模型各领风骚,前者擅长处理离散数据如文本,后者则在连续数据如图像领域表现卓越。

然而,斯坦福的最新研究却大胆挑战了这一常规,将扩散模型引入文本生成领域,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结果:

挑战成功!(下面为生成示意图,最后得到的文本是“Hello world,Iam a languagediffusionmodel,namedSEDD”)

image.png

并且他们的扩散模型在困惑度和质量上已率先超越自回归的GPT-2。

image.png

赶紧来瞧瞧。

扩散模型挑战离散数据

用自回归来处理离散文本数据,即根据之前的token来预测下一个token,这可能是目前我们能想象到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在这里用GAN举了个例子:

对于图像生成,GAN首先根据随机噪声生成图像,然后使用判别器来“惩罚”偏差,因此梯度信息可以反向传播到生成器。

但如果我们假设用GAN来生成文本,就行不通了。

因为尽管我们可以定义同样原理的生成器和判别器,但文本的离散性质使得更新生成器非常难。

(图像是连续的,因此可以通过反向传播来计算梯度,但文本是一堆无法区分的离散值,计算梯度信号相当繁琐,基本只能粗略估计)

所以说,文本建模领域基本成了自回归的天下(如transformer的发扬光大就是基于自回归模型)。

不过,这个架构也有根本性的缺陷:

最有名的“批评”来自Lecun,他就认为自回归transformer“注定要失败”,因为生成会“偏离”数据分布并导致模型在采样过程中发散。

除此之外,自回归架构的采样也具有高度迭代性,这对为并行计算而高度优化的GPU来说也不够match。

最后,由于这类架构的模型都是按照从左往右地完成任务,因此一次执行多个控制任务也很困难(例如补充给定了前缀和后缀的文本)。

正是这些缺点促使作者开始构思另一种概率模型,因此有了本文的主角:

分数熵离散扩散模型(SEDD,Score Entropy Discrete Diffusion)。

image.png

简单来说,为了将扩散模型扩展到离散空间,就必须将“分数函数”(也就是对数概率的梯度)概念推广到离散空间。

幸运的是,有一种替代方案可以呈现具体分数,即概率的局部比率。

如下图所示,左边为分数函数,它直观地“指向”连续空间中的较高密度区域,具体分数(右)将其推广到离散空间。

这些具体的比率(分数)可以通过得分熵(score entropy)损失函数来学习,从而实现离散扩散模型的快速、可扩展训练。

在这之中,由于作者只知道可以使用得分熵从数据中学习具体得分(对应于学习概率模型),但仍然不知道如何生成样本。

因此还借用了扩散模型的核心思想,并使用学习到的具体分数将随机值迭代地去噪为数据点。

为此,他们还定义了向离散文本样本中“添加噪声”的含义:

对于连续空间,这是通过添加高斯噪声自然产生的,但在离散空间中,则是被迫直接在不同元素之间“跳跃”。

而最终,他们的SEDD模型通过学习将样本不断迭代去噪为文本,完成从纯随机输入生成文本的任务。

超越GPT-2

总的来看,与自回归模型相比,该扩散模型可以在生成过程中利用完整的全局上下文,从而获得更好的整体生成效果。

对比起来,自回归模型特别是像GPT-2这样的会发生“漂移”现象,从而破坏整体性能的稳定性。

并且即使在较小的模型规模下,SEDD也能始终生成高质量的文本(绿框,读者很通顺),而GPT-2就比较困难(红框,一眼看上去就很多错误)。

具体测试中,SEDD在困惑度指标上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

此外,作者还发现:

使用更少的采样步骤,SEDD照样在控制生成质量上的表现也比GPT-2要好。

image.png

最后,团队以完全零样本的方式从任意位置提示SEDD后发现:

对于标准(从左到右)和非标准(填充)提示方法,SEDD都可以与最好的GPT-2解码方法一较高下。

如下图所示:

提示标记以蓝色表示,不管它在前面中间还是结尾,SEDD都能够生成有意义的文本。

image.png

这项研究由斯坦福的博士生Aaron Lou、Chenlin Meng以及他们的导师Stefano Ermon共同完成。他们提出的分数熵离散扩散模型(SEDD)成功地将扩散模型应用于离散空间,通过学习具体分数(概率的局部比率)来实现离散扩散模型的快速、可扩展训练。

在实验中,SEDD模型展现出了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与自回归模型GPT-2相比,SEDD不仅在困惑度和质量上率先超越,而且能够利用完整的全局上下文进行生成,从而获得更好的整体效果。此外,SEDD在控制生成质量、采样步骤数量以及零样本提示生成等方面也表现出色,与GPT-2一较高下。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团队中的Chenlin Meng还是知名AI艺术平台Pika的创始人之一。她在创业的同时,也不忘兼顾学业,展现了出色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image.png

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拓展了扩散模型的应用领域,也为文本生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关于生成式AI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