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麻了还是“芭比Q”了?AI烧钱万亿,盈利何时上岸成谜
人工智能(AI)领域无疑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竞技场,科技巨头们在未来数年间预计将在AI相关项目上投入超过万亿美元的资金。然而,这笔庞大的投资究竟能为这些企业带来多少实质性的经济回报,至今仍是一个悬念丛生的议题。
最新来自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的报道称,尽管微软凭借其广受欢迎的Office 365套件坐拥庞大的用户群体,并宣称有高达60%的《财富》500强企业已为其智能助手Copilot服务买单,但这一市场优势却并未能在微软的财报中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效果。更为引人注意的是,从2023年Q4至2024年Q1,Office套件在企业市场的销售增长速度竟意外放缓了2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对AI的即时经济效应产生疑问。
而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在本周二的文章中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这一尴尬现状:迄今为止,AI技术在创造实际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论断无疑给那些对AI寄予厚望的投资者和观察者浇了一盆冷水。
文章深入剖析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以及微软这五大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投资布局。据悉,这些公司在2024年预计将在AI资本支出上投入约4000亿美元之巨。市场对这些巨头未来盈利能力的乐观预期,已经推动它们的市值飙升了2万亿美元。然而,《经济学人》却提出了一个冷静的提醒:根据估算,这五大巨头每年虽然有望实现3000亿至4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一数字看似庞大,实则相当于苹果一年的总营收,但它们距离真正兑现这一潜力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即便是最乐观的分析师也预测,微软在今年的AI业务中可能仅能收获约100亿美元的收益。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AI技术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如何将其有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AI远没有想象的那样赚钱
AI的盈利能力在股市上的表现同样显得黯淡无光。为了捕捉这一领域的潜在价值,高盛精心构建了一个特定的股票市场指数,该指数聚焦于那些预期能通过AI技术显著提升生产力,从而获取最大经济收益的公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自2022年底以来,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公司的股价表现却未能超越标普500指数的整体水平,这一现象清晰地透露出投资者对于AI带来额外利润增长的信心不足。
这一现状不禁让人质疑,面对AI领域高昂的投资成本与其尚未展现的显著盈利能力之间的巨大鸿沟,市场是否正逐渐丧失对科技股的耐心。高盛近期发布的一份深度报告更是加剧了这一担忧,报告中的分析师预测,未来十年内,AI技术对美国生产率的提升幅度将仅限于0.5%,其对GDP增长的累计贡献也仅为微不足道的0.9%。这一预测暗示了AI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能远低于市场早先的乐观预期,同时其成本效益比也并未如想象中那般诱人。
与此同时,《经济学人》杂志观察到了一个与普遍预期截然相反的现象:AI并未如许多人所担忧的那样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剧烈冲击。相反,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保持在低于5%的低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工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通常被认为更容易受到AI技术影响的白领岗位,在就业市场中的占比反而较疫情前有所增加,高出了一个百分点。此外,宏观经济数据也未能显示出生产力激增的明确迹象,根据《经济学人》引用的官方最新数据估算,富裕国家的劳动力实际产出中位数并未出现显著增长。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AI技术的领军者,其每小时产出水平仍然低于2020年之前的增长趋势,这一现状进一步凸显了AI技术在现实经济中应用的局限性。
AI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受欢迎
两份独立的企业调研报告看似揭示了美国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接纳,实则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图景。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受访者声称其公司“频繁”利用AI技术,这一比例较去年翻倍,而微软携手领英的报告也指出,全球范围内高达75%的“知识型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触及AI应用。然而,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AI在商业环境中的深度融合远未成为主流实践。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广泛调查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该调查显示,在过去两周内,仅有5%的企业实际运用了AI技术,即便是科技氛围浓厚的硅谷心脏地带——旧金山,也有许多业内人士坦言,不愿为ChatGPT Plus等AI服务支付每月20美元的订阅费。这一现象表明,AI的普及之路远比想象中更为崎岖。
放眼全球,其他国家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加拿大官方数据揭示,过去一年中,仅有6%的企业将AI应用于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而在英国,尽管AI的采用率在3月达到了20%,但相较于去年9月,这一比例几乎停滞不前,AI的广泛渗透依旧面临重重障碍。
AI普及进程的迟缓,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前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即AI的“智能”程度尚不足以满足广泛商业应用的需求。麦当劳与IBM合作的AI免下车点餐项目因频繁出错而遭撤销的案例,便是这一问题的生动写照。该项目中的AI点餐系统不仅未能提升顾客体验,反而因错误操作(如误增高额费用)而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凸显了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脆弱性。
此外,数据安全顾虑与算法偏见问题也是企业对AI技术持谨慎态度的另一重要原因。许多企业担心,AI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数据泄露风险,或是加剧算法偏见,从而损害企业形象及用户信任。
因此,目前AI在企业中的应用多局限于客户服务等较为狭窄的领域,如自动化回复客户咨询、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这种有限的应用场景以及缺乏显著的生产力提升,正逐渐引发投资者的质疑,他们开始重新审视AI技术的经济价值与长期潜力。